腎臟作為人體內重要的代謝器官,可以說在藥物代謝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體內所有血液在無休止的循環中都需要經過腎臟的過濾,腎臟中血流量十分豐富,代謝活動強。也因此,腎臟對很多種類的藥物都具有較強的易感性,尤其是某些腎毒性藥物,在對患者使用之后,會引發嚴重的腎臟損害。
病人出現藥物性腎臟損害的臨床病癥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由急性腎小管壞死引起的急性腎衰竭,藥物腎毒性直接損傷近曲小管或者引發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此外,某些藥物也可引發間質的免疫反應,從而引起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當藥物損傷累及腎臟的腎小球、腎小管,也可能出現腎炎綜合癥和慢性腎衰竭的情況
抗感染藥物:
抗生素藥物的廣泛使用是患者出現藥物性腎損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抗感染藥物中,幾乎所有藥物都具有或高或低的腎毒性,其中氨基糖苷類和β-內酰胺類藥物引發腎損害的例子最常見。
在治療過程中,有時某些抗感染藥物如用于抗結核病癥的利福平,可作為半抗原作用于腎小管上皮細胞,能喝的亞麻籽油引發免疫反應導致腎小管上皮細胞和基膜的免疫損傷和炎癥反應,從而造成較低毒性的腎損傷。
對于有潛在腎病的患者,大量使用磺胺類抗生素藥物或者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前者可在酸性條件下形成結晶,后者由于在尿中溶解度小,在腎臟的代謝過程易造成腎內梗阻引發腎損害。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
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藥物就有NSAIDs,通常用于人體疼痛性疾病比如關節炎等的治療,也就是一般所說的鎮痛藥?;旌戏面偼此帟鹇阅I臟疾病,稱為鎮痛藥性腎病,長期使用可伴有腎乳頭壞死,繼而造成慢性腎衰竭。
NSAIDs藥物中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和對乙酰氨基酚等在臨床治療上應用廣泛,而且有不少鎮痛藥作為非處方藥,病人使用情況復雜,藥物性腎損害的副作用難以控制。
抗腫瘤藥物:
在抗腫瘤治療中,醫生經常對病人使用的很多化療類藥物都具有較高的腎毒性,比如順鉑、MTX等。尤其是化療藥物順鉑,它可以在腎小管上皮細胞中堆積,進而損傷破壞細胞中的核酸成分,大劑量時對腎損害尤其嚴重,可能引起多種臨床上的腎功能障礙癥狀。
MTX則可在酸性環境下沉積于腎小管內,引起腎功能不全。
免疫抑制劑:
在臨床上,免疫抑制劑一般用于器官移植后和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治療,也可針對某些腎病綜合征患者使用,其中常見的是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CNIs)。此類藥物既能夠短暫性可逆性表現急性腎毒性,也可在長期使用后引起慢性腎毒性,使患者的腎小管、腎小球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和腎損傷。
其他藥物:
另外,還有造影劑、利尿劑,和某些中草藥均容易引起人體的腎損害。造影劑在導致藥物性腎損害的情況上較為嚴重,所以在造影前后醫師都會叮囑病人適當補充液體,在臨床使用上也多選擇那些不含碘、非離子型、低滲性的造影劑。長期使用利尿劑,同樣會造成人體的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紊亂等,談亞麻籽油與巴德維療法影響腎臟正常生理功能。還有馬兜鈴酸腎病,其發病便與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有關。